生,先不谈养,对女性的健康意味着什么。
应该没有人怀疑女性怀孕生孩子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在古代,生孩子绝对算得上一场冒险,甚至可能是一场生死离别。
幸好,随着现代产科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出现与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都大大降低。
以我们国家的数据为例,在年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预计高达/10万(几乎是现在的倍!)。
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无菌技术被引入我国助产学,曾导致我国大量孕产妇死亡的产褥热大幅度减少;到了70年代末,包含了孕期产检、高危孕产妇管理、住院分娩和产后随访的一套孕产妇保健系统开始在我国成型,进一步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年,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下降到了/10万。
年,这一数字更是降到了18.3/10万,已经与全球不少发达国家的水平非常接近。
现在,绝大部分妇女不必担心因为生孩子而丢了性命,但妊娠毕竟是一个从身体到生理均发生变化的时期,孕妇需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和环境,也需要适应激素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身心改变。所以生育对女性健康必然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这些影响有长期有短期,有好也有坏。
怀孕对健康的短期影响
01
生育对女性健康短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能发生的各式孕期并发症、情绪变化,以及降低的免疫力上。
免疫力下降
怀孕后,胎儿对于母亲的身体来说其实算一个新来的“异物”。为避免误伤成长中的胎儿,孕妇的免疫系统会变弱,从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物的感染,比如容易发生感冒和流感。
而孕妇感染流感后,会增加胎儿流产、早产和死亡的几率(所以孕妈妈很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保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
妊娠糖尿病
怀孕期间,妈妈体内的胎盘会产生帮助胎儿生长和发育的激素,其中一些激素会降低妈妈体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能力,这也被称为胰岛素抵抗。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胰岛素抵抗,孕妈妈体内需要产生正常量2-3倍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但是,有一部分妈妈体内不能产生额外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抵抗非常强,那么她们就会患上妊娠糖尿病。
由于现在女性分娩年龄普遍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也较以往增多,现在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正日益增高。
近期在四川、湖北、广东等地开展的研究发现,这些地区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了15%左右。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市的妊娠糖尿病患病率甚至高达19.7%,也就是每5位孕妈妈中就有一位可能患上妊娠糖尿病。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妈妈体内对胰岛素的需求下降,血糖通常都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糖尿病消失。但研究数据也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妊娠期血糖正常的女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高血压也是女性怀孕期间常见的一个医疗问题,它甚至是导致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估计,全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0%。相对而言,首次怀孕、怀多胎、肥胖、年龄超过40岁、曾经患过妊娠期高血压、患有糖尿病(包括妊娠糖尿病)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孕期一旦发现血压升高,要尤其小心先兆子痫的发生。
进行规律产检是尽早发现先兆子痫的最佳办法。孕妈妈平时也可留意是否有一些先兆子痫的症状,比如:剧烈头痛、上腹部疼痛、视力模糊、恶心和呕吐、脚或手严重肿胀、小便减少。大多数情况下,先兆子痫只有轻微的症状,但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发展为更为严重的疾病-子痫,甚至出现抽搐。
如果孕期任由血压持续升高,会严重危害孕妇和胎儿健康。由于流向胎盘的血液减少,会导致胎儿生长缓慢、出生体重低或早产;如果出现胎盘早剥,还可导致大量出血、胎儿死亡。
对孕妈妈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衰、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只要在短期内控制住先兆子痫,绝大部分孕妇可以在产后恢复血压正常,并完全康复。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先兆子痫病史的妇女,以后发生中风、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大,因此要注意分娩后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规律锻炼、不吸烟、尽量少饮酒,等等。
腰痛
孕期体重增加以及激素环境改变都会给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带来不少麻烦,腰痛就是其中之一。腰痛带来的健康威胁虽然不如其他许多孕期并发症来得严重,但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无法忽略的。
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会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增加的体重会让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在子宫增大、身体中心改变的同时,孕妈妈的身体还容易出现脊椎腰段过度前凸和颈部前屈。
另外,孕妇体内会产生一种叫“松弛素”的激素,它的浓度在孕早期达到高峰,并在那时参与胎盘植入和生长。随后,松弛素还可以促使子宫肌层松弛、耻骨联合分离和宫颈软化,从而帮助妈妈身体适应胎儿的生长,并为分娩做好准备。但松弛素也会让韧带变得松弛,比如腰椎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的关节松弛可能让腰椎更不稳定,并且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加大了腰背疼痛的几率。
伴随子宫增大,大部分妈妈还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而腹直肌的分离、牵张和无力会进一步给脊柱旁的肌肉群施加更大的张力。
孕妇这些身体和生理上的种种改变决定了她们容易发生腰痛。并且,许多改变不会在分娩后立刻恢复,比如松弛素给身体带来的效果可能持续到产后数月,妈妈的体重恢复也需要时间,所以产后腰痛也较为常见。有的妈妈产后抱孩子、给宝宝喂奶、换纸尿裤的姿势不正确,同样容易加重腰椎关节、肌肉和韧带的负担,导致腰痛。值得庆幸的是,根据研究数据,绝大部分的孕期腰痛可以在产后得到缓解。
产前/产后抑郁
尽管怀孕对很多人来说都带着幸福和期待,但不能否认妈妈们在产前以及产后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包括焦虑、烦躁、易怒、抑郁等各种情绪。
怀孕期间,孕妈妈要经历不少身体的变化和不适,也有妈妈可能担心胎儿的发育,以及宝宝出生后的照顾问题和时间生活安排而感到焦虑,甚至出现抑郁。据文献报道,全球不同地区的妇女约有9%~24%在怀孕阶段遭遇了抑郁。
分娩后,很多妈妈(40%~80%),尤其是产后3-5天,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主要表现为易哭、不耐烦、焦虑、易怒、失眠。这些都是“产后情绪低落“(postpartumblues/babyblues)的常见症状。
引起“产后情绪低落”的确切原因仍然未知,但估计与孕期和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分娩经历,生活作息的改变,以及一时未能适应照顾宝宝,都可能影响一位新妈妈的情绪。但只要家人多加关怀和协助,通常不需要治疗,在产后2周以内这些症状便会缓解、消失。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2周,甚至恶化,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更严重的情况,比如产后抑郁。据估计,据估计,抑郁大约影响着13%~19%的产后妇女。
产后抑郁很难在短时间内自动消失。如果不加以治疗,它可能会持续几个月,有时甚至长达数年。
已有证据表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支持对产后抑郁有很好的效果。心理治疗也常被称为“谈话疗法”,它可以帮助改变妈妈的负面想法和感受,加快康复,以及避免抑郁再次变得严重。
一孕傻三年?
想必不少妈妈抱怨过,自从怀孕,记忆力就大不如前、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真是“一孕傻三年”。
事实上,医学界对“一孕傻三年”的说法还没有定论。有研究综述显示,与没有怀孕的妇女相比,孕妇的一般认知功能、记忆和执行能力的确较差。但也有研究指出,孕期出现记忆问题的比例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而且记忆问题更常出现在那些分娩前有过抑郁的女性中。
近期甚至有研究通过对妇女在怀孕前和分娩后分别做脑部MRI扫描,并与未怀孕妇女做比较,发现怀孕分娩前后妇女的大脑结构确实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正向的,更有利于妇女适应新手妈妈的角色。
所以许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无论你正在怀孕期间还是刚成为一位新手妈妈,都不要假设自己正在或已经“变傻”。
怀孕对女性的长期影响
02
其实从近期来看,生育对女性自身健康的影响几乎都是负面的,孕妈妈从怀孕到分娩需要承担很多风险,而且这还没有算上长妊娠纹、孕期失眠、便秘、腿抽筋、烧心感,产后熬夜带娃缺觉等等“小”问题。
可喜的是,从远期来看,怀孕生孩子还是可以给女性带来一些健康福利,而这些主要体现在降低某些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上。
怀孕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研究表明,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与她们暴露于卵巢分泌激素(内源性雌激素和*体酮)的时间和水平呈正相关。因此,那些增加卵巢激素暴露时间和水平的因素都可能升高乳腺癌的风险,比如,月经初潮时间较早、更年期出现较晚、首次怀孕时间较晚,以及从未生育。
与此相反,怀孕和母乳喂养会减少女性的月经次数,从而减少了她们暴露于卵巢激素的时间和水平,由此降低乳腺癌风险。
另外,怀孕和母乳喂养还会对乳腺细胞产生直接影响,促使其分化或成熟,从而产生乳汁。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分化的细胞相较于未分化细胞更不容易转变成为癌细胞。
但也有研究发现,怀孕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是先升高(分娩10年内),再降低。
生孩子,尤其是足月分娩,还可以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
而且研究发现,这两种癌症的发生风险可以随着生孩子次数的增加进一步降低。研究人员认为,生育可以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机制与乳腺癌类似,都与激素的暴露有关。
在生育与肿瘤的关系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妊娠滋养细胞癌,一种极为罕见的肿瘤,它是胚胎的滋养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的,因此,妊娠与该肿瘤的发生高度相关。
此外,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分娩后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保护母亲的长期健康。
母乳喂养除了可以降低上述提到的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还可能减少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分娩给女性健康带来的远期影响中,也少不了不利的一面。盆底脏器脱垂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大家可能对今年母亲节SHE成员Ella发表的长文印象深刻,她在文中透露,“我在生产过程有点困难,所以造成我子宫和膀胱脱垂”,”我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等动作都会造成尿失禁“。Ella提到的让她困扰的子宫和膀胱脱垂都属于盆底脏器脱垂,是盆底的支持性组织因为变弱或损伤而无法支撑盆底器官所导致的。而怀孕和分娩,尤其是经过困难且长时间的分娩过程,是造成盆底组织变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个或多个孩子的妇女,三分之一可能受到盆底脏器脱垂的影响。脱垂可能发生在孕期或分娩后很快发生,也可能在很多年后发生。
正如Ella提到的,分娩给女性带来的这些有关盆底功能问题其实可以通过现代医疗技术予以解决。现有的数据估计,约有11%的妇女在她们的一生中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我们不必再像以前的很多妇女一样默默接受,让分娩带来的困扰一直持续下去,成为长期的健康问题。
生育对女性来说,不仅仅是未来的生活里多了一个小孩,它由内而外、从身体到灵*,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女人的人生。
单就生孩子这件事,客观来说,女性的付出超过99%,男性的付出不足1%。我认为爸爸需要在未来的长期生活中多一些付出,才值得自己“爸爸”的称谓的。
在离婚的案件中,孩子判给谁,法律上有明确界定,原则上两岁以内的婴幼儿是判给母亲的。不仅仅是因为妈妈是大多数孩子的主要照顾人,母亲的照顾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还因为在生育这件事上,母亲的付出更多,和孩子之间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情感。
但是过了两岁就很难说了。我的一个律师朋友告诉我,有不少女性因为没有工作,没有房产而在离婚时,失去孩子抚养权(在妈妈想要抚养孩子的情况下)——因为法律会以孩子的福祉为依据判定。你说孩子跟着妈妈好,这是很没有说服力的,但是经济条件是可衡量的。
更不要说也有孩子不到两岁,未婚生子的妈妈因为工作收入不如男方,没有北京户口等经济原因,失去抚养权的案例。
全职妈妈是一个高危职业,入行需谨慎。就像加菲猫里的那句话,“爱情来得快也去得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你的生活稳定不能依靠爱情,经济独立才是保障。你可以在婚前考察男人有没有能力让你当全职主妇,你也可以当全职主妇,但是一定要保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退守家庭的付出是很了不起的。带孩子和顾家的琐碎事太多了,很难看到成果,也很难产生成就感,还有自己职业发展中断的机会成本和未来的婚姻触礁争时财产分割和争夺抚养权时的种种不利……女性的生存现状太太太不容易了。
回归职场的妈妈也有很多挑战。上班、哺乳、照顾孩子、身兼数职,咬牙坚持,被社会要求要平衡职场与家庭。平衡你妹啊!工作和家庭不可能完美平衡,只有无尽的利弊权衡。
妈妈们真的需要多考虑自己的需要,不要被社会观念绑架,不要因为妈妈这个身份而内疚,心安理得地让爸爸承担更多育儿职责,去追求妈妈身份以外的自我价值实现。孩子不是我们的一切,孩子真心是需要父亲平等甚至更多地付出,才有“父母的权利平等”。往大了说,女性能够享受公平的权利,孩子的福利才能充分地得到保证,社会的发展才有希望。往小了说,只有妈妈有安全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才有孩子的幸福和快乐。
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为自己,爱自己;为孩子、为家庭,也要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