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在怀孕生娃之前,妈妈们也曾是杨柳细腰、身姿曼妙的少女。等到十月怀胎,一朝成为人母,妈妈们的身材就被小宝宝撑到走形了。
刚结束分娩的产妇妈妈,子宫还没有恢复,和宝宝还在的时候一样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妈妈的子宫体是会自己慢慢恢复的,等到出月子,子宫也恢复到产前的状态了。
生娃之后,子宫是如何逐步恢复的?
前几天,同事小静成功顺产一只7斤多重的大胖娃。因为宝宝比较胖,小静一直担心自己的肚子,这一撑就再也缩回不去了。
看着产后皱巴巴的肚皮,小静跟护士倾诉自己的担忧。没想到护士听后笑了:“放心吧,子宫比你想的智能多了,有个十多天,它就自己回去了。”
产后的身体恢复,不是只依靠产妇妈妈的坚持运动,身体本来也是有自我修复的机制。在大脑了解到宝宝已经娩出后,就开始周密地计划子宫的恢复工作了。
护士小姐姐温柔地说:“你先别急着产后恢复,月子里不能过度运动,想要恢复身材,也得等42天以后才行。”
小静终于放心下来,现在看上去支离破碎的肚子,以后也是有希望恢复原样的,真怀念生娃以前光滑的肚皮啊。
子宫的自我恢复
妈妈的子宫在自然状态下只有50g重,随着胎宝宝在体内渐渐长大,一直到分娩前夕,子宫会增长到g左右。生娃后,被撑大的子宫会自己渐渐恢复。
1)子宫体恢复
正常状态下,妈妈的子宫是待在盆腔里的,在生娃后,随着胎盘的娩出,子宫会像弹簧一样向上收缩,跑到盆腔上端。
在未来的14天里,子宫又会慢慢下降,每天下降约1~2cm,直到完全回到盆腔内,这一个来回的旅途算是结束了。
除了位置的恢复,子宫的大小也需要慢慢复原。一个弹簧被拉开了十个月之久,弹性减弱了,生娃后没办法立刻恢复到原来的大小,体积恢复的时间需要6周左右。
2)子宫颈恢复
在分娩的过程中,第一阶段的反复宫缩,就是开宫口的过程。宫颈需要从一个小缝隙开到十指宽,还会伴随充血、水肿,在分娩结束之后,宫颈口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自我恢复。
子宫和宫颈的恢复在产后7天左右,宫颈口才会恢复到分娩前大小。而要回到生娃前的大小,需要30天左右。即便大小恢复了,宫颈口的形状也从饱满的圆形,被撑成了一字型,形状再也不会复原了。
3)子宫内膜恢复
胚胎着床的时候,是需要进入到子宫内膜里面的,这样才能稳稳地生根发芽,安全地在妈妈体内长大。等到分娩的时候,宝宝和胎盘逐个娩出,子宫内膜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破损。
在生娃后10天左右,子宫内膜会进行一次换新,恶露在排出的过程中,带走多余的残渣和血液,帮助子宫内膜进行恢复。
如何判断子宫恢复得好
妈妈们身体情况各不相同,恢复的程度也有所差异,可以通过手摸和观察恶露来判断子宫有没有恢复好。
◆宫体位置
刚生完宝宝的产妇妈妈,子宫会向上收缩,这个时候用手摸肚脐眼位置附近,会明显感觉到一个硬硬的球体,就是上移的子宫体。
在肚脐附近摸得到随着时间的流逝,子宫每天下滑一点点,过了2周左右,退回到盆腔内,用手就无法摸到了。如果妈妈始终能摸到硬物,就说明子宫没有归位,要尽快就医哦。
◆恶露颜色
在产褥期,也就是月子期内,妈妈的身体会持续排出恶露,这也是子宫在逐步恢复的标志。随着子宫内膜的恢复,恶露的颜色会越来越淡,并且在42天之内排净。
如果42天过去,恶露依然没有排净,就说明子宫的恢复出现了问题。当发现恶露颜色偏深,或者是气味异常,很可能是出现了炎症,要及时就医。
产后42天内如何促进子宫恢复
在生娃之后,爱美的妈妈们一定想第一时间跳下床,疯狂做恢复运动。在月子期产妇妈妈是不能剧烈运动的,过强的拉伸动作也可能会导致腹直肌分离。
妈妈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相对柔和的方式,来帮助身体排出恶露,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恢复。
▼母乳喂养
积极进行母乳喂养,不仅可以促进乳汁分泌,让妈妈的奶水越来越多,还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恢复,帮助恶露排出。母乳喂养既可以把宝宝喂饱,又能帮助妈妈变美,何乐而不为呢?
母乳喂养很重要▼按摩腹部
妈妈们可以通过按摩腹部的方法,来帮助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恢复。按摩的时候要注意保持顺指针方向,围绕着肚脐周围来按揉。腹部按摩也是促进恶露排出的方法之一。
▼走路
月子期间24小时卧床,是不利于妈妈身体恢复的。妈妈们可以在生娃3天后,开始由浅入深地下床走动。走路是一种非常适合产妇妈妈的有氧运动,既保证安全又可以促进身体恢复。
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妈妈也可以尝试抱着宝宝在卧室里行走。妈妈们一定要量力而行,感觉疲累了休息一下,不要走太远哦。
写在最后
生娃可能给妈妈带来了下垂的皮肤、松垮的肌肉、甚至是丑丑的妊娠纹,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全世界最可爱的小宝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