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别
罗则刚回到宿舍,浑身仿佛都快要散架了。算上刚送走的安全工作检查组,今天接待了四个上级检查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的迎接省检预检工作组,县人大组织的脱贫产业调研考察组,县移民局组织的易地搬迁工作检查组。每个检查组检查的工作又分别由四个副镇长分管,但都落到**办这里,由**办牵头协调镇里的七站八所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
虽然才参加工作两年,罗则刚显然已经是个老手了。刚参加工作那会,这些工作都是**办主任老*负责,后来,脱贫攻坚战打响,老*的身体实在吃不消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有病缠身就办了退休手续。老*是教师转行过来的,但**办主任必须是公务员编制,事实上他只是**办的负责人。乡镇就是这样,行*编制少,事业编制多,但干事还得靠事业编制人员。
罗则刚是老*一手一脚带出来的,他退休前那天晚上,喝高了有些稳不住,把压心底的话一股脑儿跟罗则刚说了。罗则刚有些感动,平时很稳重的老*跟他说了那么多从来没说过的真心话。他永远记得那么一句:乡镇其实并不复杂,把领导伺候好,把事情办好,其他的顺其自然,莫强求,做人做事但求内心无愧就行。
**办除了罗则刚,还有三个驾驶员,一个文印工,一个公益性岗位随时准备参加各种考试走人的大学生,加上从镇中学抽调过来搞教育扶贫的老师,总共八个人。罗则刚实际上承担了大半的工作任务。
他躺在床上,回想起陪安全检查组吃饭的时候,出来上卫生间刚好撞见*委书记李大智,李书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小罗,不错啊,好好干,我们镇里还缺一个副镇长嘞……”
罗则刚当时愣了一下,赶紧陪李书记回食堂包间。一般这种几个检查撞车,书记或者镇长都要在吃饭时间“跑场子”,那些检查组的组长一般都是县局的副局长,虽然说是副局长,但还是得罪不起的,不管怎么样,面上的礼数少不了。
罗则刚的选调生群里炸开了锅,有的在请教罗则刚是怎么把那些让人头疼的表册台账搞定的,有的在恭喜罗则刚,说他被县脱贫指挥部看上了。罗则刚浏览了一下,没有说话,他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
前几天,县里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冲刺动员会,县长在大会上点名表扬了碧落坡镇,特别是对镇上的扶贫台账赞赏有加,当场指示指挥部组成调研组到碧落坡进行专题调研。参加会议的镇领导回到镇上就对罗则刚一番称赞,然后让他准备好,县指挥部要派调研组来镇上调研。
罗则刚还真没把这个当回事,在他看来,那些表册的实际作用,一半是给各种检查组看,一半是七站八所的人自己掌握,心里有个数而已。中央、省、州各级三令五申强调不能搞表册脱贫、数字脱贫,要求都是对的。但面对上千户上万人的数据,住房、医疗、教育、饮水、就业等等方方面面都要精准到户、精准到人,这个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建立起随时更新的台账,没有科学的方法真是要累死人的。
刚开始弄台账的时候,全镇干部职工都叫苦连天,这倒不是走村串户收集数据有多么辛苦,而是台账。
这个台账是整个扶贫工作需要涉及的所有数据,但没有一个成熟的系统,或者统一的制式模板。比如:县教育局就只需要跟教育相关的数据,农业局就只需要跟农业相关的数据,社保局就只需要医保和就业的相关数据。
要命的还不是这个,而是隔三差五这些数据都要更新,因为人是动态的,贫困户的收入是动态的,所以,精准也是动态的。比如: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生病,假设脱贫标准是人均年均收入元,但是一家有一人患病,有可能就因病返贫了,虽然有医保。但是,万一得的病是大病,就算全部报销费用,那照顾的人,吃喝拉撒,车费,误工费等等。
罗则刚心里非常清楚,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遭遇疾病就是雪上加霜。
有一阵子,网上热议表格扶贫,罗则刚就和大多数人的看法不一样,上级要求精准扶贫,要求措施落实到户到人,但要检查,最快捷最省事的就是看表册,看台账。基层呢,一方面也需要表册,需要台账,起码的数据要心中有数,一方面,又被表册所累,一些乡镇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精力太多,根本原因是没有科学的方法。
罗则刚花了一个星期,用电子表格把那些七站八所整理的基础数据归纳分类整理,再细分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就业等,利用逻辑关系构建出一套数据模型,再把总表和分表之间用公式固定。简单来说,对于某户贫困户的信息维护更新,如果新填入或修改的数据不符逻辑,这张表就不能保存。罗则刚请七站八所的人试验了一下,居然和预想中的一样完美。
全县18个乡镇,只有碧落坡镇的脱贫台账没有一点错漏。这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