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妊娠合并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前者约占妊娠合并心脏病中的28.32%;后者约占36.16%。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二失瓣脱垂和贫血性心脏病均少见。妊娠期特有围产期心肌病亦少见。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1%~2%,但却是围麻醉手术期死亡的第二、三位原因。
1.妊娠、分娩期对心脏病的影响妊娠期循环血量增加30%~40%,32~34周时达高峰。心排血量亦相应增加,心率增快较非孕期平均10次/min。妊娠期水钠潴留,胎盘循环建立,体重增加,随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呈横位,因而妊娠期心脏负荷加重。已有心脏病的妇女对上述变化可导致心力衰竭。分娩期由于强而规律的宫缩,增加了氧和能量的消耗;宫缩时外周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心排血量也增加,使心脏前、后负荷进一步加重;产程时间长进一步加重病人的风险。胎儿娩出子宫血窦关闭,胎盘血液循环停止,子宫内血液进入循环,腹压骤降回心血流增加,而后负荷骤减,对心功能影响较大。产褥期体内蓄积的液体经体循环排出,加重心脏负担,是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最危险的时期,产后1~2天仍是发生心衰的危险期,死亡病例多发生在产褥期。
2.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因母体妊娠期活动受限与遗传基因的影响;长期低氧,故发生早产,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胎死宫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孕妇。
3.妊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妊娠期母体循环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包括血容量、心排血量和心率增加,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周围静脉压升高,新陈代谢和氧耗增加。在孕32~34周血容量平均增加50%左右,子宫增大、膈肌抬高、心脏移位、大血管扭曲等,进一步加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心脏负担。分娩第一产程子宫收缩均有ml血挤入体循环,每次子宫收缩心排血量约增加20%,动脉压升高1.3~2.6kPa(10~20mmHg)。第二产程子宫收缩,腹内压增加,内脏血液涌向心脏,产妇屏气使外周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增加;胎盘娩出后,胎盘循环中断,子宫收缩大量血液突然进入循环,对心功能造成极大危险,故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者在严密监护下可行无痛分娩或剖宫产,而心功能Ⅲ、IV级;有肺动脉高压、紫绀和细菌性心内膜炎者,病死率极高,应禁忌妊娠。
4.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大多数生育年龄者无心血管疾病,故多数为短暂的心律失常,且程度较轻,对产妇不构成危害,多无需特殊治疗。妊娠可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多见于原有心脏疾病,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较长,并可造成胎儿宫内缺血、缺氧,应积极和及时防治。分娩时应采用镇痛,达到无痛分娩,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5.围生期心肌病确切的发病率不明,但近年来检出率有增加。临床虽不常见,但可直接影响母婴生命安全,成为目前产科危象中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