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宝宝前两天没有奶,必须喂奶粉?”“月子里需要舒适要睡最软的床?”“胶囊是否可以‘扒皮’吃?”“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不能活动?”……朋友圈里的“健康知识”“养生常识”越来越多,如何辨别它们的真伪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哈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医院)的专家们,给健康“伪知识”打打假。
误区:“头胎宝宝很健康,怀二胎时就不用按时做产检了。”
产二科兼产前诊断科主任张卉:
如今普遍都是晚婚晚育,很多要二胎的女性都在35岁以上,甚至超过40岁,胎儿发生染色体疾病的风险增加,即使头胎是正常的宝宝,还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染色体异常。
此外,女性妊娠年龄偏大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胎膜早破这些风险也会提高。如果头胎是剖宫产,二胎妊娠时还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孕早期子宫瘢痕妊娠以及凶险性前置胎盘等风险。所以打算要二孩儿的孕妈妈,不要因为有过生育经验,就忽视产前检查与诊断。
误区:“子宫肌瘤等到绝经就好了。”
妇三科主任刘晓丽:
如果患者因子宫肌瘤导致月经量增多并发贫血;或者因子宫肌瘤导致严重腹痛、性交痛;带蒂的子宫肌瘤急性扭转导致剧烈腹痛;或者因为肌瘤体积较大、增长较快,压迫周围脏器引起尿频、便秘、腰疼等症状的建议手术治疗。
对于有些患者因子宫肌瘤造成不孕或者反复流产,或可疑有肉瘤病变,也建议手术治疗。
而一些患者肌瘤较小,生长较慢,没有特殊症状的可以暂时观察,不必急于手术,可以定期复查。
此外,绝经后大部分患者的肌瘤会停止生长或者萎缩,但仍存在变性甚至恶性病变的风险,不能忽视常规的妇科检查。女性朋友不要忽视常规的妇科检查,如果患有子宫肌瘤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误区:“我是剖宫产,盆底不会有问题的!”
妇保科副主任王磊:
剖宫产也需要进行盆底康复吗?不是阴道分娩才会有盆底肌松弛的吗?
其实,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盆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顺产时宝宝要经过软产道,盆底肌会直接被牵拉,虽然剖宫产的妈妈们没有经历这个过程,但是孕期妈妈们的身体同样分泌松弛素,为宝宝的生产做准备。随着孕妇的子宫越来越大,重心前移,越来越多的重量直接压迫到盆底,使盆底在孕期承受了很大的负担,所以盆底肌的损伤不只是发生在生产的一瞬间,而是孕期盆底肌就有损伤了。
误区:“女性年纪大了‘尿失禁’是正常现象。”
阴道镜科副主任王虹:
有些年龄大的女性内裤总是湿湿的,误以为是自己年龄大了,肌肉松弛导致的。其实,有些宫颈癌尤其是宫颈腺癌的早期症状就是阴道排液,很多患者会误以为是尿失禁。实际上,宫颈腺癌引起的阴道排液和尿失禁是有区别的。
一般压力性尿失禁会在打喷嚏、咳嗽、提运重物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出现,而宫颈腺癌引起的阴道排液是持续性的,并且量非常多,往往能够浸湿内裤。发现异常一定先去看医生,做宫颈癌筛查能够早期发现问题。
误区:“生下来前两天没有奶,必须喂奶粉。”
孕妇学校护士长高艳梅:
没有奶就喂奶粉是个普遍性的、根本性的错误认知。宝宝有没有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非常关键!
产后48-72小时是泌乳素大量分泌的小高峰期,这时候乳房开始有发胀的感觉,乳汁从这一天开始,进入大量泌乳期。宝妈分娩后的前两天,奶量虽少,但宝宝的胃容量像小葡萄粒一样小,一般情况下,这时候初乳大多能满足宝宝需求。如果此时喂奶粉,宝妈的乳管得不到有效吸吮和刺激,不仅宝宝没吃到珍贵的初乳,后期宝妈还会出现乳涨、积乳的情况。
误区:“月子里需要舒适要睡最软的床。”
产后康养中心护士长车成爽:
妈妈坐月子期间不要睡过软的床,最好选择软硬兼顾、透气性好的床垫。
有些人认为睡软床是最舒适的,特意为坐月子的宝妈准备了软床。可没睡几天,有些宝妈就觉得腰骶部疼痛。
其实,女性在妊娠末期会分泌一种叫松弛素的激素,使生殖道的韧带和关节松弛,有利于产道扩张,从而有助于胎宝宝的顺利分娩。分娩后妈妈的骨盆尚未恢复,缺乏固定性,如果睡在过软的床上,起床或翻身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骨盆损伤,引起腰骶部疼痛下肢运动困难等后遗症。
误区:“老烟民戒烟,遭罪又危险,不如不戒。”
心内科兼ICU主任芦莹:
无论烟龄有多长,戒烟会终止烟草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多种有害物质造成的损害,从长远看可延缓戒烟者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改善身体素质。
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不断释放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及其他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的一部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加速血栓形成,久而久之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及血栓性疾病。
“老烟杆”戒烟初期有些难熬,有些人会出现性格改变,变得暴躁,有些人气管及肺部会出现不适感等,但是这些现象大多是暂时的,坚持戒烟一段时间后都会慢慢改善,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戒烟计划。
误区:“上了年纪就要定期通血管。”
神经内科主任何海珠:
是否需要静点,要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平时要对发病因素比如高血脂、高黏血症、高血压、心脏病、颈动脉斑块等进行对症治疗,并通过饮食、生活习惯干预和口服药物治疗、控制发病因素。
如果只是平时有些头痛、头晕,没有其他症状,就没有必要一定静点。但如果对原发病控制效果不好,一旦发病就需要遵循医嘱进行药物静点及其他方法治疗。
误区:“膝关节骨关节炎是靠休养的疾病,不能运动。”
骨外科主任唐校光:
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仍有必要进行科学锻炼,不锻炼会使肌肉力量不足,直接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变差,关节间的摩擦加剧,骨性关节炎进展更快,疼痛也越来越明显。肌力训练、游泳、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守治疗有效。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每周定期训练2~3次,3次为佳,每周至少训练45分钟。
误区:“老年人吞咽困难,胶囊可以‘扒皮’吃。”
药剂科主任张萍:
有些药物制成胶囊剂是为了避免刺激食道损伤胃黏膜,如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可将药物定位释放于小肠,避免药物引起胃部不适;有些药物制成胶囊剂能够延缓或定位释放药物,如缓释胶囊、控释胶囊;有些药物制成胶囊剂是为了掩盖不良臭味,增强服药依从性,如鱼腥草胶囊,可以很好掩盖类似鱼腥的气味,减轻患者服药的不适感和厌恶心理。
误区:“CT扫描太可怕了,辐射太强。”
核磁、CT室主任崔君:
CT在临床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影像检查方法,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CT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射线产生的电离辐射,我国放射防护标准中规定:
放射工作人员每年剂量限值是50mSv,五年内每年接受的平均辐射上限是20mSv,常规头部CT辐射量约2mSv,胸、腹部约8mSv等,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就是安全的。
但需要注意,女性妊娠12周之前最好不要做CT,之后是否做CT需要根据病情来定,小宝宝尽量避免做CT,如必须做则需要选择低剂量CT扫描;甲亢患者要谨慎选择增强CT扫描;造影剂过敏患者谨慎选择CT增强检查。
误区:“新生儿耳廓畸形捋一捋就好。”
耳鼻喉科负责人石大伟:
常见的耳廓形态畸形有招风耳、杯状耳、狒狒耳、耳轮脚横凸、环缩耳、隐耳等。很多宝爸宝妈对耳廓畸形没有正确的认识,发现宝宝耳畸形时,采取观望的态度,或者按照老人的说法,给宝宝“捏一捏、压一压”,往往导致就医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只能手术切开重塑耳廓形态。宝宝出生后一周仍有耳廓畸形需要到专业耳科就诊,轻度耳廓畸形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治疗恢复正常,较重的耳廓畸形可以用矫形装置无创矫正。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王秋实通讯员孙丽霞叶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