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师德考核应避免行*主导一切
◇吴龙贵(安徽,职员)江苏省教育厅近日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会和师德挂钩,但绝对不与升学率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扬子晚报》9月8日)在笔者看来,师德考核最需警惕的,就是避免落入行*主导一切的陷阱。譬如省教育厅规定,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应该说,绩效考核的管理体制仍然延续的原有的行*体制,按级别来划分管理权重。这当然是现实语境下最实际最成熟的一种管理模式,但稍不小心,也会导致行*权独大,而压制甚至剥夺一线教师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对教师师德情况的监督、管理、鉴定乃至最后的考评,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这项工作大部分也是由学校的行*部门来完成,必然又强化了行*权的中心主导地位。因而,师德考核首先管理体制要力避行*权尤其是行*领导一言堂的局面,合理分配管理权,适当增加家长、学生和一线教师群体的意见比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要细化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多方吸收民意,在实践过程中,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制度的精密性和科学性。事实上,江苏率先推出的这一师德考核办法,很可能成为其他地方借鉴的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