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妊娠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二篇针灸临床常见病治疗集验之第四章 [复制链接]

1#

学习中医

胎位不正

一、体针治疗方案取穴至阴。配穴肾虚寒凝加灸气海、肾关;脾虚湿滞配阴陵泉、足三里;肝气郁结配太冲。注释至阴穴纠正胎位,是古代医家留下的宝贵经验,经上千年的临床所用,疗效非凡,直沿至用至今。目前用本穴纠正胎位的报道仍然颇多,是古今医家用于治疗胎位不正所公认之穴。至阴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膀胱与足少阴肾相表里,胎位不正取穴是州都之官,为王水之府,用之本穴,可振奋阳气,促进生化功能,有利于顺利胎气;当灸至阴穴,可达益肾气、增精血的作用。气血充足,胞官得养,胎位故可复常,且从全息理论来看,至阴穴所在的位置对应于骶部正中线,也是全息理论之运用,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运用至阴穴纠正胎位,是因多种功效而发挥作用,故疗效甚佳。《类经图翼》载曰:“子鞠不能下,至阴三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

二、操作方法首先属患者在治疗前排空膀胱,松解裤带,坐于靠背椅上或半仰卧于床上,将艾条点燃后对准至阴穴进行温和灸或雀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至胎位转正为止。三、按语胎位不正是指孕妇在妊娠28周以后,产科检查时发现胎儿在宫体内的位置异常,多见于经产妇或腹壁松弛的孕妇,产妇本身多无自觉症状,需经相关的检查后才能明确诊断。中医认为胞脉系于肾,若素体肾虚,或房劳过度,或多产伤肾,精血亏损,不能通过胞脉濡养胞宫,故胎位难以维持常态。正常的胎位为头位,被称为枕前位,若胎儿在子宫内不是枕前位,而是枕后位、斜位、横位、臀位、足位等,均属胎位不正。胎位不正虽无任何自觉症状,但却是引起难产的重要原因。若不能及时地纠正,常会危及母子的生命安全,因此纠正胎位实属必要。目前用灸至阴的方法治疗胎位不正是最佳的方法,若正确地操作运用,其纠正率高达90%以上。任何其他疗法难与此相比。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在针灸治疗时,同时配合胸膝卧位法,当灸完后,再配合胸膝卧位10~15分钟。针灸矫正胎位的疗效虽然确切,但其疗效的关键是掌握好治疗时机。针灸至阴穴纠正胎位的最佳时机,是在妊娠28~32周,此时胎儿大小适宜,羊水量多,纠正率高,复发率低。若纠正时间过早,在妊娠28周以前,胎儿尚未人盆,还在羊水中漂浮不定,无法巩固疗效;若纠正过晚,在32周以后,由于胎儿生长快,羊水相对减少,胎儿与子宫壁更加贴近,胎儿的位置及姿势相对固定,多难以奏效。所以抓住治疗时机最为重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灸纠正胎位成功率高,效果佳。但对于骨盆狭窄、肿瘤及眙儿本身因素引起的胎位不正,不属于针灸治疗范围,应治疗原发病,否则延缓产期,甚可导致不良的严重后果;孕妇腹壁过松或过紧、羊水过少、胎儿过大、双胞胎等都会增加纠正胎位难度;前置胎盘、脐带过短或缠绕肢体、胎儿与子宫粘连,疗效差。因此在纠胎之前,应进行B超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